logo.gif (2519 字节)

合成橡胶工业
CHINA SYNTHETIC RUBBER INDUSTRY
2000 Vol.23 No.2 P.111-114

qklogo.gif (1030 字节)


不同硫化体系橡胶的疲劳断裂性能

裘怿明 傅政 姬新生 梁国亮

摘要:研究了NR/BR为70/30(质量比)时普通、半有效和有效3种硫化体系共混物的拉伸疲劳寿命和力学性能。从生热、连续和间歇应力弛豫等行为上讨论了3种硫化体系共混物的疲劳断裂机理,并给出了各体系共混物疲劳断裂特征参数β和C0。
关键词:NR/BR共混物;硫化体系;动态疲劳断裂;疲劳断裂特征参数
中图分类号:TQ330.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255(2000)02-0111-04

Fatigue failure of NR/BR blend at different curing system

Qiu Yiming, Fu Zheng, Ji Xinsheng and Liang Guoliang
(College of Rubber Engineering, Qingdao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

Abstract: The fatigue fail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nventional,semi-efficient and efficient curing systems of NR/BR(70/30) blend were studied.The molecular chain fatigue failure mechanism of above curing systems was discussed from compression heat build- up,continuous chemical stress relaxation and intermittent chemical stress relaxation.Their failur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β and C0 were derived.
Keywords: NR / BR blend;curing system; dynamic fatigue failure;failur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

  随着硫化体系中促进剂对硫黄比率由小到大的变化,硫化体系由普通硫化体系过渡到半有效硫化体系、有效硫化体系,硫化胶网络结构则由多硫交联键为主转变为多硫键、双硫键和单硫键并存的分布,最后变为以单硫键和双硫键为主的结构,硫化胶物理性能也随之发生变化。一般认为这种动态变化致使普通硫化体系硫化胶的耐热性较差,疲劳寿命较好,有效硫化体系的则相反。前人对于高分子材料疲劳寿命的预测做过一些工作[1~13],但如何定量地区分各硫化体系之间的差异尚未见报道。本工作从3种硫化体系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连续和间歇应力弛豫以及疲劳特性参数β和C0方面,探讨了各硫化体系之间的差异。

1 试验部分

1.1 主要原材料
  天然橡胶(NR),1标准胶,马来西亚进口产品;顺丁橡胶(BR),山东齐鲁石油化工公司产品;其他配合剂为橡胶工业用产品。
1.2 试样制备
  硫化体系试验采用3种不同硫化体系(见表1)的共混物,NR/BR(质量比,下同)为70/30,以普通硫化体系为基准,以硫黄和促进剂用量为变量,交叉配合成9个普通硫化体系配方,然后测出各配方试样的力学性能,从中选出最佳的配方,确定试样表观网链密度,同时选取网链密度基本相同的有效、半有效硫化体系试样与普通硫化体系试样进行物理机械性能、连续和间歇应力弛豫试验以及疲劳寿命的对比。

Table1 Recipes of curing systems phr

Curing system Sulur Accelerator NOBS Accelerator TMTD
Conventional 2.0   0.4
Semi-efficient 0.7 1.2 1.4
Efficient   0.6

Recipe(phr):HAF50.0,10processoil5.0,wax1.0,antioxidantNA1.0,stearicacid3.0,zincoxide5.0.

  素炼和混炼在上海橡胶机械厂生产的SK-160B型双辊筒炼胶机上将NR经素炼后与BR共混,再加入其他配合剂,分批加入炭黑和软化剂后进行混炼,混炼均匀后再加入硫黄,最后打三角包3次,薄通6次下片。炼胶机前后辊温分别为50℃和55℃。
  硫化用上海橡胶机械厂生产的LH-Ⅱ型硫化测定仪测定各试样的正硫化时间。再用上海第一橡胶机械厂生产的25t电热平板硫化机硫化试样,试样厚为2mm,硫化条件为150℃×15MPa。
1.3 性能测试及数据处理
  试样的物理机械性能按GB1681-82,GB528-76,GB530-76测试。间歇应力弛豫试验是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采用一定时间下拉伸弛豫,之后除去形变弛豫30min,再拉伸弛豫,再除去形变弛豫30min,以此类推的方法进行。

t11201.gif (5418 bytes)

Fig1 Effect of different net work density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nventional curing system

  将硫化好的试样裁成标准的哑铃形,在美国Monsanton公司生产的T100型电子拉力机上将试样拉伸至断裂,得应力-应变(σ-ε)曲线,再根据σ=N′KT(λ-1/λ)(式中,N′为网链密度,K为Boltzmam常数,T为绝对温度,λ为拉伸比)求出λ为1.41时的表观网链密度[14]
  用刀片制备0,1.0,1.2,1.4mm不同预制裂纹试样。将试样在不同的λ下用北京化工机械实验厂生产的拉伸疲劳试验机做拉伸疲劳实验,至断裂时记录疲劳次数。由λ-lgN曲线及平移量(ai)和预割裂口(Ci)的值,再根据下式[2]

ai=lg(N0)-lg(Ni)=(β-1)(lgCi-lgC0) (1)

求出3种硫化体系试样的疲劳特征参数β和C0。

2 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硫化体系硫化胶的力学性能
  由图1可见,普通硫化体系试样的拉伸强度出现峰值,可以认为该点近似为理想网络结构,此时的网链易伸展,利于取向,形成有序排列,断裂前网链能够均匀承载,同时分子链易产生诱导结晶,形成瞬时物理交联点,使拉伸强度大大提高。随着交联密度的增加,网链尺寸变小,交联妨碍了网链运动、取向和伸展,应力集中于局部网链上,破坏了交联网,从而使拉伸强度下降。压缩生热则是随着网链密度的升高而单调递减。试样的撕裂强度随着网链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当网链密度过大时,同样会产生应力集中,使交联网链受到破坏,撕裂强度降低。永久变形随网链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是由于网链密度的增加使大分子链的运动阻力增加,弹性和塑性形变降低所致。
  图2为网链密度基本相同的3种硫化体系试样的性能比较。由图2可见,普通硫化体系试样的压缩生热最大,半有效硫化体系的次之,有效硫化体系的最小。

t11202.gif (6237 字节)

Fig2 Compression heat build-up,tensile streng than dpermanent set at different curing system
□Compression heat build-up,□Tensile strength,
■Permanentset

  在拉伸疲劳过程中,普通硫化体系试样的生热也最大,因为多硫键的断裂将承载应力的多硫键上的弹性能转化为热能消耗掉了,而断开的多硫键立即与附近的大分子、炭黑或自由基重新交联,恢复承载能力,从而提高了橡胶的疲劳寿命。而半有效和有效硫化体系由于硫黄用量少、促进剂用量多或使用了硫黄给予体,致使体系内的多硫键很少,因而试样的生热较小。永久变形按普通、半有效、有效硫化体系试样依次减小。拉伸强度是普通硫化体系试样的最小,有效和半有效硫化体系的接近。拉伸强度的差异也佐证了3种硫化体系橡胶的分子链运动和断裂机理的不同。
2.2 动态疲劳断裂的分子历程
  由表2可知,普通硫化体系与半有效和有效硫化体系相比,其试样的β和C0均最小。C0小说明内部潜在缺陷尺寸较小,因而疲劳寿命较长。在β增大的情况下,随着λ的增大,裂纹的增长速度明显增加,表明其使用寿命急剧减少。普通硫化体系试样的β较小也说明其疲劳寿命优于半有效和有效硫化体系的。

Table2 Fracture parameters at different curing systems

Curing system C0×10-2/cm β
Conven tional 0.29 2.724
Semi-efficient 3.15 3.109
Efficient 4.37 3.149
  按分子论的观点,动态疲劳归因于化学键的断裂,据此可初步推断3种硫化体系橡胶疲劳寿命的不同应归因于交联键类型的不同。普通硫化体系硫化胶的网络结构是以70%以上的多硫交联为主,少量的低硫交联;而有效硫化体系的是以单硫键和双硫键为主,一般认为38%为单硫键,52%为双硫键,只有10%为多硫键。也就是说,普通硫化体系橡胶的疲劳主要是由于S-S键的断裂,而有效硫化体系的断裂则主要发生在C-S键上。据文献介绍[15],单硫键和双硫键键能分别为284.7kJ/mol和268.0kJ/mol,多硫键键能小于268.0kJ/mol,若仅从这点来看,多硫键先断,普通硫化体系橡胶的耐疲劳性要差。其实这仅仅反映了静态下耐热氧老化的情况,而动态疲劳的特性却不仅于此。分子链的断裂并未直接导致宏观破坏。断链并非是随机的,而是最易在首次断链的地方断链,若形变单调地增加至较大量时,会有某一特殊部分发生更多的断链,宏观裂纹就从这里开始。然而在疲劳过程中,制品在引起裂纹增长的第一个周期,导致充分破坏之前完全卸载,断裂链所承受的应力并没有完全转移到相邻链上,而是平均在整个体系内,因而在断链处就有重新交联的可能。而多硫键断裂后,因自由基较多,且键能较低,因而再交联的概率较大,起到了释放应力的作用,因而其破坏点形成较慢,宏观断裂出现的也较晚,表现为耐疲劳性能好。
2.3 硫化胶的连续和间歇应力弛豫
  由图3可见,在λ为1.41,135℃时,普通硫化体系试样的连续弛豫速度大于有效硫化体系试样的,其化学弛豫时间较短。有效硫化体系试样以C-S-C和C-S2-C交联为主,老化过程中主链和交联键发生断裂;普通硫化体系试样弛豫速度较快,主要原因是多硫键键能低于单硫键和双硫键的,多硫键在普通硫化体系中占主导地位。3种体系试样的弛豫时间及应力半衰期见表3。

t11301.gif (3161 bytes)

Fig3 Curves of continuous chemical stress relaxation at
different curing systems

Table3Stresshalflifeperiodandrelaxationtimeof
curingsystems

Curing system Stress half life period/min Relaxationtime/min
Conventional 40 75
Semi-efficient 80 455
Efficient 600  
  比较图3与图4可以看出,3种硫化体系试样的间歇应力弛豫曲线相对于连续应力弛豫曲线,其基本应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升,普通硫化体系的恢复最大,有效硫化体系的最慢。原因主要是普通硫化体系的试样在发生主链和交联键断裂的同时还伴随有交换链反应。文献[16,17]曾报道了天然橡胶和乙丙橡胶的弛豫行为,并提出由3个Maxwell模型来粗略地描述主链交联点和交换链反应同时存在的弛豫特征:σt0=Aexp(-K1T)+Bexp(-K2T)+Cexp(-K3T),式中等号右边第二项表示交换链反应,第三项表示交联键断裂。可以看出,应力弛豫过程中,应力的回升归因于交联键的再交联过程。普通硫化体系因富含多硫键,其试样的再交联速度远大于有效和半有效硫化体系的,应力恢复较快,因而动态疲劳寿命最长。

3 结论

  a)普通硫化体系硫化胶与半有效和有效体系硫化胶相比,其β和C0均最小。表明其内部潜在缺陷尺寸最小,因而疲劳寿命优于半有效和有效硫化体系硫化胶。

t11302.gif (3479 bytes)

Fig4 Curves of intermittent chemical stress relaxation at different curing systems

  b)普通硫化体系的硫化胶在发生主链和交联键断裂的同时,还伴随有交换链反应和再交联反应发生,从而提高了硫化胶的疲劳寿命。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9573002)。
作者简介:裘怿明,男,42岁,理学硕士,副教授。获化工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发明三等奖1项。已发表论文45篇。
裘怿明(青岛化工学院橡胶工程学院,266042)
傅政(青岛化工学院橡胶工程学院,266042)
   通讯联系人。
姬新生(青岛化工学院橡胶工程学院,266042)
梁国亮(青岛化工学院橡胶工程学院,266042)

参考文献

[1]深崛美英.高分子材料ハのフラクトゲラフへの道入[J].日本ゴㄙ协会志(日文),1982,55(4):232
[2]深崛美英.ュテストの疲劳寿命预测[J].日本ゴㄙ协会志(日文),1985,58(10):625
[3]傅政,谷恒勤.BR胶料的疲劳断裂特性[J].合成橡胶工业,1992,15(4):235
[4]傅政,谷恒勤.NR胶料疲劳破坏寿命的断裂力学描述[J].青岛化工学院学报,1992,17(1):1
[5]傅政,谷恒勤.天然橡胶/顺丁橡胶共混物动态疲劳与断裂特征[J].橡胶工业,1992,39(2):107
[6]傅政,冯绍华.高密度聚乙烯/橡胶共混物的断裂特征[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1,7(2):30
[7]傅政,冯绍华.聚乙烯/橡胶共混物的断裂韧性[J].青岛化工学院学报,1991,2:15
[8]傅政,冯绍华.用扫描电镜研究聚乙烯共混物的断裂行为[J].中国塑料,1990,4(3):23
[9]段予忠,傅政.填充塑料的冲击断裂性能研究[J].四川塑料,1990,3:10
Fu Zheng ,Feng Shaohua.Fracture characteristic of HDPE/BR blends[C].In:China- Japan Bilateral Aymposium on Polymer Science and Materials. Guangzhou:1990.34
[10]傅政,赵春平.镍顺丁硫化胶氧化链断裂行为的解析[J].合成橡胶工业,1990,13(1):4
[11]傅政,冯绍华.聚乙烯共混物的缺口敏感度[J].中国塑料,1989,3(3):38
[12]段予忠,傅政.聚乙烯填充材料的冲击性能研究[C].见:聚烯烃复合/共混材料及成型学术讨论会.成都:1988.
[13]何曼君,陈维孝,董西侠编.高分子物理[M],修订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331
[14]邓本诚,纪奎江主编.橡胶工艺原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4.69
[15]Kenkichi Murakami ,Saburo Tamura .Chemorheological treatment of crosslinked EPDM[J].Rubb Chem Technol,1971,44(5):1 334
[16]村上谦吉.ケモレォロジ(Ⅲ)复合劣化[J].日本ゴㄙ协会志(日文),1977,50(11):5

收稿日期:1998-12-27;修订日期:1999-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