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技术网

橡胶工业
CHINA RUBBER INDUSTRY
2000 Vol.47 No.9 P.555-564

橡胶技术网

我国NBR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Present status and prospect of NBR in China

朱景芬 

摘 要:详细介绍了国内外NBR的生产和研究现状以及氢化丁腈橡胶、粉末丁腈橡胶、羧基丁腈橡胶、液体丁腈橡胶、丁腈酯橡胶、聚稳丁腈橡胶及其共混改性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情况,分析了国内外NBR生产技术的主要差距和我国NBR生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目标和对策.
关键词:NBR;共混改性
分类号:TQ3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90(2000)09-0555-10

作者简介:朱景芬(1967-),女,山东烟台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合成橡胶技术开发中心工程师,学士,主要从事合成橡胶技术开发工作.
作者单位:朱景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合成橡胶技术开发中心,甘肃兰州 730060) 

参考文献:

[1]Anon. Nitril rubber in China[J].European Rubber Journal,1999,181(1):7.
[2]佚名.兰化开发出高饱和丁腈橡胶[J].中国化轻物资信息,1999(17):20.
[3]吉文苏.氢化丁腈橡胶的开发研究[J].弹性体,1998,8(3):14.
[4]王炼石.用淀粉黄原酸酯交联包覆法制备粉末丁腈橡胶[J].橡胶工业,1992,39(8):471.
[5]何仕新,戚成盛,程永祜,等.用凝聚法制备粉末丁腈橡胶[J].合成橡胶工业,1997,20(60):331.
[6]何仕新.粉末丁腈橡胶投放市场[J].合成橡胶工业,1996,17(2):126.
[7]何仕新.半交联型粉末丁腈橡胶[J].合成橡胶工业,1998,21(1):19.
[8]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合成橡胶厂.丁腈橡胶粉的制备方法[P].中国专利,ZL 93 101 142.6.1996.
[9]宋国君,邓本诚.用MAC增容的NBR/PP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J].合成橡胶工业,1992,15(2):75.
[10]潘炯玺.相容剂对NBR/PP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性能的影响[J].橡胶工业,1997,44(6):327.
[11]邓本诚,张小平,成世奎.NBR/PA热塑性弹性体的相态研究[J].合成橡胶工业,1991,14(6):421.
[12]许洪芬,靳海洋,刘传成.NBR/EPDM共混物的研究[J].橡胶工业,1998,45(10):599.
[13]郑金红,朱玉俊.NBR/EPDM的增容共混[J].弹性体, 1993,3(1):24.
[14]蔡海燕,蔡移,缪桂韶.表面处理剂对白炭黑填充的NBR/NR胶料低温硫化胶性能的影响[J].橡胶工业,1999,46(4):217.
[15]刘毓真,吴涛.炭黑品种及用量对NBR/CHR并用胶性能的影响[J].橡胶工业,1997,44(8):458.
[16]罗利玲.NR/NBR/氯醚橡胶三元共混物性能的研究[J].橡胶工业,1998,45(10):579.
[17]吴石山.NBR改性HPVC鞋用材料的研制[J].橡胶工业,1997,44(3):139.
[18]张祥福,许琪,张隐西.EVM/NBR动态硫化共混物性能的研究[J].橡胶工业,1997,44(9):521.
[19]张勇,张隐西.NBR/聚丙烯酸酯橡胶共混物动态硫化的研究[J].橡胶工业,1997,44(12):707.
[20]杨华.丁二烯生产应用与市场前景[J].中国化轻物资信息,1999(1):9.
[21]姜波.丙烯腈市场供少求多[J].中国化工信息,1998(26):8.

收稿日期:2000年3月15日

出版日期:2000年9月25日

请看PDF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