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橡胶的不知橡胶是何物”,这是中国第一场金融危机!

发布时间:2020-09-25 10:56:59   人浏览 来源: 橡胶技术网

橡胶技术网 - 橡胶历史

大约一百多年前,中国爆发了第一场由资本引起的金融危机,大量的钱庄、资本家以及老百姓血本无归,刚发展起萌芽的中国工业也大受打击,而这场金融危机也成了压倒清政府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场金融危机叫做——橡胶危机。

顾名思义,这就是一群资本家以及投机者联手做的局,他们用各种手段将橡胶的价格炒高,让无数民众乃至资本都疯狂的投入到了这场资本盛宴中。

乃至当时的上海流传着这样一句笑话:“买橡胶的人从没见过橡胶为何物,但一个个都将老本给投了进去。”

也对,只要能赚钱就行了,谁管橡胶是什么东西呢?

但联手做局的资本家也不是善人,他们花费大功夫炒橡胶也不是发钱做慈善的,除了极少数看出这场危机不对劲及时收手的,其它都沦为了这场资本盛宴下的肥料。

在炒作者离场后,上海市的三大钱庄,正元、谦余以及兆康纷纷倒闭,广州以及北京等城市也有大量钱庄因此被挤兑倒闭。

一群外国人做的局,是如何吸引了整个清朝的资本跟风的,最终又是如何化为一地鸡毛的?且听笔者给你细细说来!

1,橡胶炒作者入场

1886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此后由汽车引领的交通行业是一路飞速发展。

到了1908年,由福特公司推出的T型车让汽车在中下层收入的人民得到了普及,当时的T型车在美国的售价为300美元,大概是普通美国工人一年的薪水。

福特T型车,被誉为工人的汽车

而汽车行业的发展,也让其相关产业涌入了大量的资本,其中橡胶种植更是变得格外有利可图。

财昂动人心,每一方资本都想要在橡胶行业插上一手,有的资本家选择在东南亚开设橡胶种植园,而有的选择开设轮胎制造工厂……但有的资本却选择了空手套白狼,在这场橡胶资本盛宴中狠狠赚上一笔。

1903年,英国人麦边(George McBain)来到了中国上海,对外宣称他拥有一家名为兰格志拓植(Langkate)的大型公司,其业务包含了种植橡胶、采伐树木乃至挖掘石油等暴利行业,而其现在只需要一笔资金来扩大公司的业务。

二十世纪初的外上海滩

乍听起来还好像真是那么回事,但现实是这就跟宣称下周回国的贾布斯一样,公司缺一笔资金就能造车了,现在就差你们投钱了。

而这家兰格志公司的本质也是如此,完全就是一家皮包公司,别说在东南亚的种植园了,就连橡胶树都没几颗能拿出来的。

按照现代股市的常理来说,肯定会有审查机制的才对,也就是你要卖股票肯定得让股市的工作人员去你的种植园逛一圈,然后确实这个种植园的产权属于你吧?

但很抱歉,当时清朝的资本市场还真就没这什么审查制度,而且这麦边又是外来和尚,敢花钱做推销打广告,这就让麦边的兰格志公司股票格外受欢迎,而其付出的成本估计就是买报纸推广造势了。

而当然,如果只是麦边一个人在吹,哪怕是把兰格志公司吹上天了,他也没能力给搞出个金融危机来,那么是谁给麦边助力,最终造就了这场橡胶危机呢?

2,橡胶市场的走红

因为汽车产量的激增,对于汽车来说是刚需的橡胶也开始供不应求,其价格也开始飙升。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1908年橡胶大宗交易价格仅仅为2先令,但到了1909年就飙升到了10先令,而到了橡胶市场最狂热的1910年,橡胶的价格则高达12先令。

三年的时间中翻了足足六倍之高,这令无数资本为之疯狂,而大量的橡胶种植园也开始在东南亚生根发芽。短短几年的时间中,东南亚新开设的橡胶种植园公司多出了百家之多。

橡胶种植园

而当时被誉为东方小巴黎的上海,也被卷入了这场橡胶投机潮中,在东南亚的122家的橡胶公司,在上海开设分部的至少也有40家之多。

这些公司在上海开设分公司,并不一都是为了扩大种植园规模而募集资金,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的橡胶公司是为了将股票卖出去,至于种植园的死活还真没有人管,甚至有的公司压根就没有种植园,单纯就是为了坑韭菜入场,然后跑路。

像麦边所开设的兰格志公司就是这其中的典型,但这依旧阻挡不了橡胶投机市场的狂热。当时上海40家橡胶公司共发行了价值2500万两的股票,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被中国民众一抢而空,乃至于后入场的韭菜连入场都难。

都说花花轿子众人抬,所有和橡胶市场有牵扯的韭菜都在鼓吹橡胶,更别说那些投入了大资本等着收割的国际资本了。

其它的橡胶公司笔者也不多说了,还是拿兰格志这个最早入场的皮包公司当例子。

1910年2月,兰格志公司的股票在上海挂牌上市,发行价大约为100两白银,但其刚上市便一飞冲天。

3月2日,兰格志公司的股票涨到1080两;18日,兰格志涨到1300两;21日,每股价值1600两;28日,1670两……

一个多月的时间,从100两的价格涨到1600多两,这完全就是和抢钱没多大区别;一个月翻了十六倍之多,当时所有的投机者都认为要是不加入进这场资本盛宴,那就是在输钱……

但几乎所有人都下意识的忽略了这狂热中的本质——橡胶的实际价格,真的支撑得起这高估的市值吗?

3,狂潮的褪去,唯剩一地鸡毛

1882年,《申报》评论道:“今华人之购股票者,则不问该公司之美恶,及可以获利与否,但有一公司新创、纠集股份,则无论如何,竞往附股。”

而到了次年,大量的矿业公司破产,大量的投机者血本无归,高楼的天台有着无数人在遥望着地面。

十多年时间过去了,时间似乎又走过了一个轮回,而这恰好印证了韭菜是没有记忆的这点,上次是矿业公司暴雷,这次就轮到了橡胶公司了。

这张图放在这,笔者觉得挺合适的

1910年6月,在橡胶投机者还在做着发大财的美梦时,作为世界橡胶消费最大的国家——美国对外宣布了货币缩紧政策,限制了橡胶的消费。

美国的法令刚出台,国际橡胶的价格就犹如被戳破的泡沫,终于露出了其虚高的本质,而上海的股市也犹如在盛夏中的冰块,迎来了全面崩溃。

先得到消息的外资银行立刻收紧了口袋,要求所有贷款的投机者归还贷款,而那些消息不灵通的中国钱庄以及投机者就遭殃了,几乎所有人都面临着破产的局面,至于那些欠着银行的钱,乃至高利贷的钱,那完全可以去天台和同行告别了。

根据东亚同文会的报告数据显示,橡胶市场在中国当时整个投资总额约为6000万两白银,而其中至少有70%的份额为中国人以及中国钱庄持有。底层投机者就不说了,大量的中国钱庄不但自己持有,乃至还向外资银行贷款购入。

而到了股市最疯狂的时候,不仅是商人以及普通市民都在往里面涌,一些收入不合法的清朝官僚也在往里面投钱……

清政府眼看着股市不行,当然想要救市了,毕竟那么多人破产了对工商业乃至整个清朝的经济打击也很大。

但当雪崩已经开始的时候,想要阻止哪有那么容易?

同年9月份,清政府向股市投入了200万两,但这对于高达6000万两市值的股市而言只是杯水车薪。

想要清政府继续投钱救市?抱歉没有了,毕竟当时的清政府还欠着一屁股外债要偿还,哪里有钱挤出来救市?

10月7日,数家外资银行联合对外宣布拒绝承认21家钱庄的支票,这导致了6家大型钱庄因此倒闭;春节前夕,又有超过三十家中大型钱庄倒闭……

根据统计,1910年初上海共有91家钱庄,而受橡胶危机影响倒闭的则有48家,占比超过了50%,其中亏损金额超过了1900万两白银。

一场危机下来,全国上下的工商业也是一片萧条,至于那些投了钱在里面的普通民众更是完全失去了希望。

赚了钱的,自然是那些功成身退的橡胶公司,兰格志的创始人麦边更是赚了个盆满钵钵,回到了英国伦敦享受自己的奢侈生活,至于那些韭菜的死活,谁去关心呢?

而这场橡胶危机也成了压倒即将衰亡的清政府的最后一根稻草……



转自:橡胶技术网,橡胶行业门户网站!

橡胶人才网
橡胶技术网 www.sto.net.cn!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首页 | 橡胶新闻 | 橡胶价格 | 市场数据 | 橡胶技术 | 资料下载 | 橡胶文化 | 橡胶标准 | 橡胶制品 | 橡胶管理 | 橡胶展会 | 胶网图片 | 橡胶招聘 | 橡胶人才 | 橡胶论坛
联系电话:021-59195925 咨询合作:13524284813 邮箱:loogo@163.com 橡胶技术网为你服务 QQ: 36656166
橡胶门户网 Copyright 2006-2020 胶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