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人物】许振昆和他的割胶机

发布时间:2016-07-28 11:20:30   人浏览 来源: 橡胶技术网

橡胶技术网 - 橡胶人物

   “德国海归的经济学硕士”、“企划公司负责人”,看到这些鲜亮的词,我们很难想象这会与割胶这样一个传统产业有何关联。然而,一次旅行,让许振昆这位80后的创业者与橡胶树结缘,自此,他踏上了研制割胶机的漫漫旅程,十余次的尝试,他从未放弃。

 
  这位80后创业者是德国经济学硕士,毕业后回到北京打拼,头脑灵活的他很快有了自己的企划公司,并投资铁矿等项目,可以说衣食无忧。2010年4月,一次偶然的机会,许振昆来到海南旅游,为了更加亲近自然,住在了当地农民的家里,正是这次旅行,让他与橡胶树结下了不解之缘。
 
  许振昆发现,当地农民几乎家家都在种植橡胶,而割胶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为了保证橡胶的质量和产量,割胶工需要每天凌晨两点开始作业,从事枯燥重复性的工作,作息时间常年颠倒。“能不能研发一台机器,解放割胶工呢?”许振昆萌生了这个想法,“我本来打算在海南玩两个星期,有了这个想法后我在那呆了四个月。”
 
  在这四个月里,许振昆一头扎进橡胶林里,收集了大量的专业数据,包括割胶效率、出胶时间、割胶的角度与深度,橡胶树的割胶年限和废弃时间等。中国的橡胶树根据地域不同,每年7-8月份开割,割胶时呈180度弧线,每两天割一刀,割树皮的厚度为1.1毫米,贴近树干出胶层“水笼皮”只能割0.1-0.3毫米,对技术要求极高,割深了则会伤树。
 
  许振昆在调研中还发现,割胶工短缺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在国内,尽管割胶工的薪酬福利在不断改善,以国内某大型天然橡胶企业为例,2009年割胶工最低年社会保险费仅为3804元,2013增加至8736元,增幅129.7%,但每到收胶季,还是会出现用工荒的现象。
 
  出于对割胶工的情怀和商机的把握,2010年8月,许振昆回到北京后,毅然决然的关掉了企划公司,放弃了铁矿等所有投资项目,组织人员,成立了公司,开始踏上了割胶机研发的征程。
 
  从2010年研发至今,许振昆不记得自己度过了多少不眠的夜晚,五年时间,前后投入了700多万元人民币,研制出了12代产品,直到最后一代他才满意。其实,从第二代割胶机开始,机器在精度和功能上就已经达标,但是成本太高,要5000元一台,农民无法承受,投入市场根本不现实。
 
  于是,从第三代开始,许振昆和他的团队开始将主要精力放到节省成本上。经过不断的研究,通过将控制精度的精密仪器换成机械,当前一台机器的售价降到了1000元左右。许振昆为我们算了一笔账,割胶机要求一树一机,在东南亚,一户居民拥有3000棵橡胶树,3年可收回成本,国内每户拥有800棵树左右,6年可收回成本。
 
  当前,许振昆的割胶机可以完全投入到生产中去。通过割胶机上的定时系统,割胶机可以选择出胶量最好的时间进行割胶,30秒钟便可采割完成,农民无需半夜在湿热的环境中劳作,可以释放90%以上的劳动力,缓解了用工荒的问题,胶农只需要早上前来收胶,从事除草、施肥等工作即可。


转自:橡胶技术网,橡胶行业门户网站!

橡胶人才网
橡胶技术网 www.sto.net.cn!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首页 | 橡胶新闻 | 橡胶价格 | 市场数据 | 橡胶技术 | 资料下载 | 橡胶文化 | 橡胶标准 | 橡胶制品 | 橡胶管理 | 橡胶展会 | 胶网图片 | 橡胶招聘 | 橡胶人才 | 橡胶论坛
联系电话:021-59195925 咨询合作:13524284813 邮箱:loogo@163.com 橡胶技术网为你服务 QQ: 36656166
橡胶门户网 Copyright 2006-2020 胶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