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广泽:我国著名橡胶育种专家
我国著名橡胶育种专家徐广泽
1
徐广泽1916年10月出生于马来西亚,25岁随父母回国读书。他有感于我国尚有广阔的土地资源未开发利用,便立志学习农业科学,振兴农业,为祖国的富强贡献力量。当时农科是冷门,然而徐广泽不顾别人的偏见,中学毕业时按照自己早就立下的志愿,报考中山大学农学院,主修水稻专业。在大学期间,他热爱所学专业,学习认真,成绩优异,颇受我国著名水稻育种专家丁颖教授赞赏。
徐广泽大学毕业时适逢抗日战争,他离开了祖国去出生地马来亚。徐广泽祖辈是从事橡胶事业,且在当地颇负盛名。他回到马来亚后就潜心研究橡胶,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获得了广博的热带作物科技知识。抗战胜利后,他受母校(中山大学)丁颖教授的邀请,怀着为祖国发展农业效力的强烈愿望,于1946年又回到祖国的怀抱,在中山大学任教,为学生开设《热带作物学》与《热带作物育种》两门课程,是当时中山大学唯一的热带作物专家。
1950年海南解放后,他率先带领学生赴海南考察,拉开了开发海南热作资源的序幕。华南垦殖局成立后,急需橡胶专业人才。1952年经商议并取得丁颖教授的同意与推荐,抽调他到华南垦殖局工作。1953他主动响应党中央以海南岛为重点开拓种植橡胶的号召,毅然放弃在广州安逸舒适的生活,自愿调往海南垦殖分局,担任主要技术负责人,亲自组织实施橡胶选育种计划,投身于我国橡胶事业的艰苦创业之中。从此,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我国在橡胶热作事业。即使父亲逝世,海外亲人要他回马来亚继承遗产他也不回去,坚持留在祖国,一直为我国橡胶热作事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奉献了近40年。由于患了不治之症结肠癌,于
2
解放初期,我国橡胶科学技术几乎是空白。为了开创我国的橡胶事业,徐广泽经常带领科技人员爬山越岭跑农场,亲自观察调查记录,收集掌握第一手资料。深入实际搞调查研究.是他的一贯作风。
当时海南岛共有60多万株老龄实生树,分散在旧胶园里,这些旧胶园大多是杂草丛生,道路崎岖。为了从这60多万株老龄实生树中选择出优良母树,徐广泽率领科技人员跑遍了海南岛的所有胶园,考察了每一处的橡胶树。在他的带领下,新中国首次选出了1000多株高产母树,并对它们的产量、副性状等作了详细鉴定,从而揭开了我国橡胶选育种工作的扉页。
徐广泽工作作风的另一个特点是,对技术严格要求,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每次发出新的技术措施与操作规程,他都必须亲自检查指导。在优良母树上用竹子搭架进行人工授粉,他也要爬到20多m高的授粉架上检查授粉工作的每一个技术细节。在品种汇评时,他对每个品种都要亲临现场观察,深入向技术员、割胶工了解情况,详细听取汇报和认真审核资料,然后才作出慎重的适当评定。为了把橡胶树种在最适宜的环境,发挥品种更大的生产潜力,他带领科技人员与胶工开展了环境类型区的规划,制定环境类型区大、中、小区的初步标准。他亲自到现场进行实地划分,工作十分认真。有时为了确定一两个环山行该属哪种类型,该种何品种,他从山顶跑到山下,又从山下跑到山顶反复地斟酌划分。
50年代初,垦殖事业伊始,在种植何种材料问题上发生了重大争论,由于当时的历史背景,苏联专家在我国学术界具有权威地位。他们认为优良母树繁殖的初生代无性系产量能提高一倍,极力主张种植国内品系而反对种植从国外引进的品系。徐广泽在尊重苏联专家意见的同时,根据现代遗传学原理和华侨在东南亚植胶的实践,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虽然当时是苏联专家说了算,但他在实践中仍坚持引进国外优良品系与选育国内优良品种相结合,一方面主持了大规模的国内优良母树的选择鉴定及人工授粉,建立育种站,进行大规模的无性系选种工作;另一方面又组织用华侨引进的外国品系进行试种,同国内品系间杂交。当时,他是背着苏联专家暗地里组织华侨和科技人员,对爱国华侨从国外引进的橡胶芽接良种进行繁殖和试种的。在那些年月里,徐广泽多次冒着酷暑到现场调查,搜集引进良种的生长和产量预测资料,拍摄了大量照片,及时准确地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并向中央作了汇报,为领导下决心大量种植国外优良品系提供了宝贵的科学依据。
当我国开始大规模推广国外良种时,又有些人只看到国外良种高产一面,而忽视本国自然环境条件特殊性另一面,主张全面采用国外PB86、PRIM600等优良品系,而反对选育种植国内优良品种,认为国内品系没有什么发展前途。徐广泽又一次顶住了这一冒失的主张,认为我国垦区有风、寒、旱等不利困素,不是所有国外良种都能适应。对国外品系应先经适应性区域系比,因地制宜选择使用。学术上的争鸣是正常现象,只能通过实践求得解答。尽管当时压力甚大,事实最后证明了徐广泽的学术观点是正确的。
1956年大跃进年代里,华南农垦总局提出把橡胶幼树的抚育期缩短为5~6年。迫于形势,海南农垦当时的领导也急于制定大跃进的指标,召集很多技术干部开会,征求意见,能否实现植后5~6年开割,甚或更快一些。当时大家刚刚从反右斗争中解脱出来,余震犹存,明知不可能也不敢言。徐广泽又一次站出来发表自己的看法。认为搞小面积的试验田,植后5年,以至4年开割是可以的。但就海南当时茅草未被控制,在荒芜普遍严重的情况下想5年割胶是难做到的,要想橡胶树年增租5cm,即植后3年开割是不可能的。他直言不讳的发言,提醒了领导。面对当时大跃进的盲干、浮夸风,徐广泽在生产技术问题上敢于直抒已见,实事求是,是难能可贵的。
4
徐广泽在我国橡胶垦殖事业开始时就深刻认识到,处于北纬17º以北的我国橡胶垦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威胁橡胶生长的,风、寒、旱自然灾害。要保证橡胶大面积北移成功,必须搞好橡胶选育种工作,他根据东南亚植胶国的选育种经验,联系我国垦区实际,在主持橡胶育种工作数十年中,始终坚持以常规育种为主,自育与引进良种相结合,有性、无性选育交替进行,努力选育适合我国垦区复杂的自然环境的抗性强(抗风、抗寒、抗病等)、产量高、质量好的橡胶优良品种。他先后积极筹划创建了7个橡胶育种基地,领导和组织大批科技人员进行艰苦细致的选育种工作,经过三十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他带领育种科技人员先后选育47个抗风、耐寒、高产的橡胶良种。他编写了我国第一部《橡胶育种》教科书,为培养橡胶育种专业人才提供了教材;他主持和参与了《橡胶树育种和良种繁育技术规程》的3次制定和修改工作;他参与领导了“六五”,“七五”国家重点攻关课题——橡胶选育种繁育课题;他参与了修改制定《七五期间全国橡胶优良品种评选标准》等工作。在1954~1956年划分橡胶生长条件类型区的基础上,他根据我国橡胶垦区存在不同程度的风、寒、旱的不利因素,修订了《橡胶树生长环境类型中区的划分修改意见》,并要求各农场还应在环境类型中区划分的基础上,进行环境类型小区的划分,因地制宜,落实品种与环境对口种植,扬长避短,发挥品种的优良特性。他曾两次出席国际橡胶会议,在大会上作学术报告,介绍适合我国橡胶植区抗寒、抗风、高产的品种,并提出在环境类型小区规划下培育良种和用丛种方式减少灾害,充分阐明了在中国应因地制宜培育良种的思想。受到了与会科学家的好评与重视。
转自:橡胶技术网,橡胶行业门户网站!
- 王梦蛟:57载坚守不移 书写世界橡胶领域新篇章2021-11-16 12:11:23
- 全球绿色轮胎技术的领航者,目前世界橡胶领域中最伟大的科学家2021-11-16 12:11:44
- “橡胶院士”沈之荃:“科技创新,最要紧的要有科学态度!”2021-08-19 11:08:58
- 为中国核防护做过贡献的橡胶老兵,成功狙击了一场专利抢报2021-07-09 10:07:02
- 99岁新中国天然橡胶事业奠基人、原农业部部长何康逝世2021-07-05 10:07:16
- 市领导亲自慰问,航空轮胎技术带头人!2021-01-25 11:01:27
- 科学家开发“橡胶+碳化硅”低成本散热复合材料,但这不是重点!2020-12-24 10: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