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橡胶在湛江的引种历史和产业的发展历程

发布时间:2014-12-21 15:26:58   人浏览 来源: 橡胶技术网

橡胶技术网 - 橡胶历史

  天然橡胶在湛江的引种历史和产业的发展历程

  [作者题记] (1)作为四大工业原材料之一的天然橡胶,与石油、钢铁、煤炭一起支撑起整个工业体系。国际市场橡胶价格从5年前不足6000元/吨的低位升至目前最高价位22000元/吨,天然橡胶的生产不仅关乎到国家的经济,而且连国防安全也可能受到威胁。

  (2)相信所有的国人认识橡胶的重要性是从1950年10月开始的,抗美援朝战争爆发,那时我国天然橡胶供应关系更趋紧张。前方飞机、大炮、汽车以及军用胶鞋急需天然橡胶,后方物资运输、医疗卫生及工农业生产也急需天然橡胶,到处都向中央伸手要天然橡胶,天然橡胶像金子一样贵重。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中共中央果断作出“一定要建立我国自己的橡胶生产基地”的战略决策。

  (3)50多年来,经过中国几代植胶人的艰苦努力,克服了种种困难,打破了国际权威认定的橡胶树种植传统禁区,使橡胶树在中国北纬18-24度地区大面积种植成功。自此,中国的天然橡胶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了以海南省、广东省、云南省为主的三大橡胶种植基地和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目前,中国天然橡胶种植面积已达66.1万公顷,年产天然橡胶56.6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五位。

  (4)作为世界最大的橡胶消费国的中国,却不是世界最大的橡胶生产国。很大份额的需求都要依赖进口。而作为我国早期的天然橡胶引种地之一和曾是我国重要的种植生产基地,湛江曾为我国的天然橡胶事业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在我国天然橡胶界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回首过去和展望未来,让我们一起来探寻湛江天然橡胶之路!

  一、湛江天然橡胶产业艰难的起步过程

  从1736年南美居民用乳胶制成套鞋和容器,到20世纪90年代,已广泛地运用于工业,农业,国防,交通,运输,机械制造,医药卫生领域和日常生活等方面。由于天然橡胶树产胶时是由三叶橡胶树的白色乳胶状树脂一滴一滴象眼泪一样凝固而成,其纯白无暇的个性和应用方面的重要性,所以它又被称为“天使的眼泪”!

  郁郁葱葱的天然橡胶林,像一条条绿色的绸带,在湛江东西南北中的大地上飘舞。回顾植胶历史,湛江曾为我国天然橡胶事业的发展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我国橡胶种植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曾是仅次于海南的全国第二大天然橡胶种植和生产基地!中国的天然橡胶种植始于1904年,当时云南的刀安仁先生,从泰国购买了8000多株巴西三叶橡胶树苗,历经千辛万苦运到云南种植,建起了我国第一个橡胶园。两年后,海南岛爱国华侨何麟书先生,从马来西亚引进4000粒橡胶种子,种植在海南琼海一带。民国初期,湛江籍的爱国华侨林育仁先生,也从新马购回橡胶种子历经千辛万苦运回在雷州半岛家乡种植,这都开创了我国橡胶种植业的先河:

  (一)粤最早的胶园和苗圃——徐闻西埚胶园残存的痕迹

  湛江最早的胶园——西埚胶园,座落在现徐闻县境内的城北乡西埚村,原胶园内的17株70多年高龄的胶树今尚存。这批古老的橡胶树,原是西埚村籍的南洋华侨林育仁早年从南洋引种。本来林育仁最先引种天然橡胶种植的地点并不在西埚,而是在现县城中心区的红宅园和汤宅附近,但那个种植点由于徐闻城市化的进程早已变迁了人口密集的城市居民区了,所以最早的那个种植早已随着时光的飘浮而消逝无踪了,西埚胶园就成了林育仁先生70多年前矢志不渝发展天然橡胶引种事业的唯一见证。

  据《徐闻县》志上记载:民国10年(1921年),广东省雷州府徐闻县龙华墟那博村(今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城北乡西埚村)旅居新马的华侨林育仁,在徐闻县龙华镇红轿馆附近(现县城中心区的红宅园和汤宅附近)及那博村(现城北乡西埚村)村后先后创办了育苗圃和胶园。据林育仁先生的幼子林立智回忆:本来在上世纪五十六年代的农垦管理时期以前,西埚村村后的胶园仍有10多亩,当时这些胶园归属国营农垦管理,这些树都是母树(就是专门采集种子的树),存。后来这些母树失去了取种价值,再后来农垦和地方换地,西埚村村后胶林的这片土地又换回给地方,恢复自然村建制。进入八十年代后村后农业开发,由于发展的需要,其父当年引种的10多亩胶林就逐渐不再保留,现只剩下这十几株了!

  (二) 粤西橡胶之父—林育仁

  而提起湛江乃至整个粤西、广东省橡胶种植业的发展就不得不说林育仁先生。1951年中央经反复调查勘察,实践论证,决定在华南地区大力发展天然橡胶事业,后来湛江成为仅次于海南的重要生产基地,为国家建设作出重大贡献。在这之前,徐闻人林育仁,曾率先向橡胶禁区挑战,是湛江地区种植橡胶的第一人。1921年起,他先后4次在现徐闻县城中心区附近和城北乡西埚村种植胶树,经无数次失败和艰苦拼搏,终于成功种植胶树270棵并出胶。虽然数量不多,却为日后粤西大力发展橡胶事业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宝贵经验。历史不会忘记林育仁对湛江地区种植橡胶的贡献和先驱作用。作为中国的一个比较早期的一个橡胶苗圃,林育仁的苗圃对新中国橡胶事业的发展功不可没。解放初期,国家为打破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的经济封锁,先后在华南尤其是雷州半岛地区大规模地种植橡胶。当年很多种胶户曾向林育仁购买橡胶苗,解放后中央政府曾派人到林育仁的苗圃,住在林育仁胶园里采集橡胶种籽,这些种籽后来不仅在雷州半岛落地生根,还远赴广东的其他垦区和广西、云南等省区的广阔沃土繁衍后代。

  林育仁种植的橡胶林有两处,一种在徐闻县城居民区,已无存;另一处则在西埚村口的橡胶林,始种植于1921年。

  林育仁(1899—1960),又名林成育,广东省雷州府徐闻县龙华墟那博村(今湛江徐闻县城北乡西埚村)人。作为一名出身乡间的普通农家孩子,林家的家境清贫,林育仁自幼聪颖过人,读过几年私塾,他11岁时上私塾,15岁便由于家贫掇学务农。但平淡的农耕生活并未能维护多久,徐闻山匪为患,土匪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而那博村位于徐闻城郊的要道上,土匪多次来犯,且那几年灾害不断,家乡的许多人都离乡背井外出南洋打工谋生。民国初年,土匪再次攻击那博村,杀死很多村民,生灵涂炭。面对惨祸,为避匪患,除去患病的兄嫂不宜远行暂时离开那博村就近躲到附近的亲戚家外,无奈中的林育仁与几位侄儿只好亡命天涯。他们个个都眼含热泪,依依不舍、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生于厮长于厮的家乡那博村,走出村口步行到徐闻县城,再至海安港,从海安取道海南文昌的清澜港再登上开往马来西亚的帆船,逃到新加坡、马来西亚谋生。林育仁来到新马后,做过一段饭店杂工,后有幸得到同乡的介绍,到一家西方人经营的橡胶园里当割胶工。在这里,他平生第一次认识了橡胶,也认识到橡胶的经济价值。林育仁虚心向胶工请教,由于读过几年私塾,再加之天性聪颖,经过一段时间锲而不舍地磨练后,他谙通了一整套橡胶育种、栽培管理和加工技术、割胶技能。同时,他看到橡胶在当地迅猛发展,而橡胶在经济中的地位又很重要,便决心引进回国内种植。他暗中收集种子,他的想法得到了同来新马谋生的侄子、堂兄弟们的一致支持。于是1921年冬,他就带回300粒橡胶种子经过海南文昌清澜港返乡回雷州半岛的家乡。

  一回到家乡,他就忙于着手寻找类似新马土地环境的土地育种。他头戴草帽,翻山越水,风餐露宿,当时徐闻大部分都是原始密林地区, 密林里蚊虫多、蚂蟥多、野兽多,疟疾猖獗,条件十分坚苦!几经找寻之后,他终于在徐闻县龙华镇红轿馆附近找到(现徐闻县城红宅园、汤宅一带)了一片平整且肥沃、水源充足的土地。由于在新马积蓄了一笔钱,再加之在新马的各位子侄的大力出资支持,林育仁分别斥资200光洋和60光洋买下了位于红轿馆的这幅地及位于那博村口的另外一幅地作为育苗和试种场所。于是马上展开橡胶育苗工作,建立起苗圃。头一年因经验缺乏,只成活40棵!但林育仁毫不气馁,后经过精心护理,都茁壮成长,历经十多年后,1936年开花结子出胶,终于迎来乳白色的胶水顺着胶刀汩汩流出。后来,林育仁采下第一代母树种子,进行二次育苗,成功育出胶苗330棵,至1950年仍有143棵长势良好。民国29年(1940年),林育仁又用自产的橡胶种子育苗,再种植了100多株。前后共种植17亩。1951年8月初,时任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的叶剑英,带领中山、武汉、金陵等大专院校的教援,专家及技术人员,到湛江进行橡胶种植勘察调研,来到徐闻,见到林育仁的胶树,兴奋无比,高兴地说:“有胶树存活,就说明不是禁区,粤西种胶大有可为”。随即向中央上报粤西种植橡胶的可行性及土埌、气候等情况。1951年8月31日政务院第100次会议作出《关于扩大培植橡胶树的决定》。中央调兵遣将,组成庞大的垦殖大军,一个宏伟壮观的橡胶生产基地在共和国的南疆诞生。林育仁为祖国有自己的橡胶事业,欢欣鼓舞,响应政府号召,把苦心经营的胶园和多年积累的种胶经验及技术献给国家,受到政府和人民的赞颂。《徐闻县志》记载,1951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宋庆龄到徐闻视察,曾接见林育仁,对他的贡献作了充分的肯定。

  (三)、建国前湛江天然橡胶种植业的发展之路

  虽然说建国后的天然橡胶生产都是国家农垦为主导力量,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在民国时期开始的最先开始橡胶引种事业都是地方的民营行为:自民国初期林育仁从新加坡、马来西亚带一批橡胶种子回家乡育苗和种植后。从民国10年至31年(1921年至1942年)这21年的时间里,雷州府徐闻县籍的华侨还有邓集祥、蒋茂芝、吴家乘、李同、符大辉、何明銮、余国义、李康白等人先后从南洋和海南及林育仁的苗圃引进橡胶种子育苗,先后种在愚公楼、蒋宅园、坑仔、庙左、庙后、深井、高东湾、葛园等地,其中又以愚公楼地为多。民国29年(1941年),南洋着名侨领陈嘉庚派人到愚公楼附近建起一个较大型的天然橡胶苗圃(这个苗圃地方文献上没有记载,是1950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三军派人来雷州调查时才找到的),当时全中国能供采种的老橡胶树存量都很少,要在这里建立垦殖场种植橡胶,种苗十分匮乏,愚公楼的地位就显得相当重要,因为这儿有橡胶苗圃,有已经种下的橡胶树。愚公楼这片老苗圃,原是着名华侨领袖陈嘉庚派人所建。解放后,由广东省农业厅管理,作为试种基地,有十来个工人,其中有种胶和育苗经验丰富的侨工。就是这个苗圃,在不久后的雷州半岛的垦殖大开发中,成为主要的种苗供应基地。

  民国31年(1942年),徐闻籍南洋华侨蒋茂芝又从南洋引进橡胶种子育苗,在愚公楼村种植,开始种了486株,以后又从林育仁处买橡胶苗到愚公楼补植了三次。1946年,当时的国民政府曾在徐闻县龙塘乡深井村(现徐闻县龙塘镇黄定村)附近建成立雷南公司,将这些私营的分散的小胶园收购过来,并着手建立起愚公楼、公家楼和大水桥三个国民橡胶垦殖分场,后来解放战争的爆发,这几个橡胶垦殖分场名存实亡!这些老胶园,由于当时的国民政府由于抗战、内战等原因无暇顾及,不重视橡胶事业,任由私人和资本家因利而种,无利则废,只在自然条件较好的丘陵地带发展,种植的橡胶树是未经科学选育种的实生树,而且没有很好管理,保存率不高,开割树产量很低。虽然这些早期的胶园,因荒芜失管,保存率低,生长缓慢,产量很低,但足以开启我国规模进行橡胶引种行业的先河。

  (四)、开垦种胶:被中央定为橡胶基地

  1950年美国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帝国主义对我国严密封锁、禁运橡胶。1951年,为了打破帝国主义对新中国实行的橡胶封锁禁运,党中央做出了“一定要建立我们自己的橡胶基地”的战略决策。1951年初,为大力发展天然橡胶种植业,中央派人来雷州半岛进行详细调查,当时发现单在徐闻县有橡胶树成树达2842株之多。1951年8月,叶剑英元帅带领林业、橡胶方面的一些专家,到高雷地区和海南岛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以便确定开发方针,组织实施,在当时的雷南,满是是红土、原始森林,以及散布在森林里的用灰色石块垒墙、茅草片裥顶的农舍……叶剑英元帅每天在这样的环境里打转,凡是听说种过橡胶树的地方,他都要亲自到现场仔细看,收获不小。他光是在徐闻县境内,就跑了西埚村、坑仔、庙左、庙后、深井、高东湾、蒋茂园、葛园等近10个地方。这些地方历史上都种过橡胶树,经清点,在这2800多株橡胶树中,树龄最长的有34年,最短的也超过10年了。叶剑英一路看,一路想。这些胶园,虽然大多已荒芜失管,但那些胶树长得还是挺茂盛的,只是胶水产量很低。当叶帅来到雷州半岛南部徐闻县的愚公楼附近,考察几个老胶园,了解育苗、种植、管理、割胶和制胶的整个生产过程。叶帅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兴奋之情,他高兴地说:“徐闻愚公楼这些橡胶树说明,北纬20度都可以种橡胶,说明我们的橡胶引种业是成功的!”因此,雷州半岛被中央确定为橡胶种植基地。1951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华南垦殖局宣告成立,叶剑英元帅亲自担任第一任局长。同年,根据毛泽东主席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林业工程第二师和一个独立团进驻雷州半岛。当时,这一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林二师官兵、大专院校师生、归国华侨和农民、工人组成的开垦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进雷州半岛,拉开中国垦殖史上一场惊天动地的植胶大生产的帷幕,打响了创建我国第一个橡胶生产基地的战役。其开垦的难度和意义并不亚于着名的“北大荒”的垦殖。1951年12月6日成立华南垦殖局高雷垦殖分局,这就是今天湛江农垦的前身。

  中国人民解放军林业工程第二师于1952年8月开进徐闻县青桥乡坑仔墟(今下桥坑仔村),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林部农垦局徐闻垦殖所,下建26个农场,4个大型拖拉机站和3个大型的医疗所。当时徐闻全境超过1000平方公里都是密密的原始森林,中国人民解放军林二师官兵、部分大专院校师生、归国华侨的人数简直就是沧海一粟!紧接着党中央发起号召,大量招收全国各地农民、工人志愿者及专业技术人员前来位于雷州半岛腹地的徐闻地垦荒种植,开辟大型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1952年至1964年是大规模垦荒阶段,这个时期的垦荒是根据既定的规划和种植橡胶的需要进行的。先在徐闻山区设定垦荒点104个,然后制订开垦规划和技术规程。开垦规划有林段规划和道路规划。1952年以100亩—300亩为一个大方格作为徐闻原始山林的开垦标准。1955年把原100亩—300亩的大方格改为每林段南北—东西面积为25亩一小方格。在道路规划方面,由每个场的场部至生产队,由生产队到工地均开辟道路,人行道和林道。开垦的技术规程(工序),分为定界线—斩荒—清荒—烧荒—犁地—耙地等等。垦荒机械主要都是当时苏制的大中型拖拉机,有斯大林100号、斯大林80号、PT54、D40、KT35和匈牙利35等型号的不计其数。由中央农业、林业、农垦等部门调配。配套的机引机具有一、二、三、四铧犁和钉齿耙、推土铲、钢丝等等。

  据统计,当时的垦荒者除了林二师全体指战员外,还有来自全国各地自愿报名参加的国家干部、大中专院校师生、土改工作队员、归国华侨、各地农民、工人及苏联机械专家,共计37650人。

  二、建国后湛江的天然橡胶垦殖过程

  湛江橡胶种植业,自1951年至1987年的37年间,经历了多个阶段,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过程:

  第一阶段(1951年至1955年,第一个黄金时期)

  为了迅速建立华南橡胶生产基地,中共中央在人力、财力和物力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急需的各类人员,从全国四面八方抽调;所需之经费,按事业费开支;必需的农业机械,由上级调拨。 1952年7月,华南垦殖局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天然橡胶发展要“种得多,种得快,种得好”的指示,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和华南所处的地理环境,确定了“先大陆后海南,先平原后丘陵,先机器后人力”的天然橡胶发展方针。同年12月,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又确定了“大力增产种子,扩大植胶面积,力争早割胶、多产胶”的总要求。所有这些,都迫切要求橡胶垦殖业要大上快上。为此,农垦职工以战斗的姿态,投入华南橡胶基地建设。1952年,经过半年多时间,完成橡胶宜林地勘测设计工作,为种植橡胶树提供了土地资源;经历几个月的采种,然后播种育苗;通过机垦和人垦,完成大面积的开荒和定植任务。 以徐闻县境内的七大国营农垦。这个时期共定植植胶190403亩,447.46万株。1955年1月,在零下1度这样的极端严寒气候侵袭之下仍保存111691亩249.63万株。此后几年中,在“巩固发展,稳步前进”、“依山靠林,以林护胶”的植胶方针的指导下,虽有少量的种植,但连续不断地遭到干旱和台风袭击的影响,种植数量没有明显增加。

  而这个时期整个华南地区天然橡胶垦殖业,经过收缩和整顿,加上1954年5月的台风为害,以及1954年底至1955年初的寒害,至1955年底橡胶树仅存77.73万亩、共1870.82万株。

  第二阶段(1959年至1968年,第二个黄金时期)

  1958年,华南农垦总局面对全国“大跃进”形势,于1月25日召开国营农场场长会议,部署“生产上全面大跃进”,为1959年更多、更快、更好、更省的发展做好准备。同年8月,农垦体制改为广东省农垦厅后,继续贯彻这次会议精神。1959年2月14日,中共广东省委召开开发海南和湛江热带地区的座谈会。会议提出1962年海南的橡胶树种植面积累计达600万亩,连同湛江地区的200多万亩,全省共达800余万亩。 天然橡胶生产发展任务确定后,广东垦区掀起大增人、大开荒、大种胶的“浪潮”。湛江垦区还安置水库移民4万人。因而造成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面极度紧张的局面。为解决这个问题, 此后执行“橡胶为主、多种经营,以短养长”的方针,这个时期,以徐闻县为例,全县境内的农垦共植胶62669亩,183.19万株;1968年面积达126942亩,316.72万株;此期间国家还推行植胶“四化”(林网化、梯田化、覆盖化、良种化),新植苗大部分都是芽接的,原有的实生幼苗林段,逐渐进行大田芽接。在引进的芽接苗品系中主要有联昌6—21、青湾波17—12、白南28—32、深井1、海垦1、南强1—97、RRTM600、DT1、GL1、PR107等。

  在这次橡胶大发展期间,两年定植的面积、株数均超过前8年(至1958年)结存数的50%。要抓住时机落实几项关键措施:一是大搞种肥、积肥、制肥,认真解决好橡胶速生高产与肥料不足的矛盾;二是大力改造落后树、低产树;三是落实岗位责任制,橡胶林段实行专管。

  第三阶段(1969年至1973年)

  这个阶段的任务是集中力量,狠抓橡胶树的灭荒、林管、芽接和补换植等工作。橡胶抚育管理明显好转,严重荒芜现象基本消灭;大田补换芽接苗。

  但是在这个时期,“文化大革命”进入高潮,农垦各级领导机构陷于瘫痪,原有的生产、管理制度被搞乱,橡胶生产受影响,垦区“三?五”时期财务包干计划无法执行。但绝大多数职工仍自觉坚守岗位,搞好生产。1968年,全广东垦区(包括海南)橡胶树定植5.12万亩,共171.22万株;种植面积到达225.07万亩,共6213.46万株;其中开割面积92.01万亩,共1839.94万株;干胶总产2.24万吨。

  全垦区的种植都较前两个时期大为减少,处于停滞状态,湛江垦区以徐闻县为例,这个时期共植胶65041亩,188.58万株;1973年末面积达178425亩424.33万株。

  第四阶段(1978年至1985年)

  这个阶段是逐步更新橡胶时期,各场坚持“好环境、硬措施、高标准”的方针,培植第二代胶园,湛江垦区以徐闻县为例,共植胶27824亩111.91万株。1985年全县垦区面积达166763亩,327.15万株。经过更新胶园,主要品系为DT1、海垦1、南华1、红星1,其他品系有PR107、CL1、南强1—97等。

  (五)第四阶段(1990年至今,跌宕起伏阶段)

  经过上述四年阶段的发展之后,再后来由于湛江农垦调整产业结构,原种植橡胶的农场从1992年开始砍橡胶树,改种荔枝、龙眼等水果:原因是当时市场每吨干胶价格为6000至7000元,种胶扣除成本后,每亩橡胶的利润只有100多元,难以养活工人。而荔枝、龙眼等水果,当时市场每公斤价格为16至20元。从最坏打算,即使每公斤跌到6元,还不至于亏本。所以至1998年,很多农场的亩橡胶已全部改种为水果、桉树等。湛江的天然橡胶生产历史步入的历史最惨淡的时期,可以说几乎到了濒死的地步。

  谁知这种情况持续不到几年就出现了大逆转,由于种胶的回报率突然急增,胶价高企,这次令垦区措手不及。其实胶价上扬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科技发达了,产量高了。按保守估计每吨干胶2万元计算,亩产值便可达2000多元。二是割胶制度改变了,管理效率提高了。过去是两天一割制,每人只能管理两个树位共500株胶树。现在是4至5天一割制,总产量不减,每人至少可管理胶树1500株。胶树还有个好处,就是生长期可达30多年。所以近年湛江垦区的天然橡胶种植又有强烈反弹的趋势。回顾50多年来,湛江经过三代垦荒植胶人的开发建设,在市辖的五个市、县(吴川市境内无国营农垦场除外)内建立了20多个国营农场,其中专业胶场19个。至2008年,全湛江地区垦区天然橡胶种植总面积达到33.39万亩,在全国尚占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湛江垦区目前的植胶技术先进配套、特色明显,单位面积产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且直接生产成本较低,产品具有市场竞争力。

  三、如今天然橡胶产业发展前景

  天然橡胶与及钢铁、石油、煤碳合称为4大工业原料的战略物资,近几年来随着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全球橡胶耗用量直线上升。上个世纪初,世界橡胶年耗用量仅5万吨,1950年达250万吨,1980年达1 350万吨,2000年达1700多35-""屯(其中合成胶1100万吨,天然橡胶650万吨、占40%),橡胶耗用量已成为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天然橡胶以其独具的高弹性、高强度、高伸长力,及耐磨、耐撕裂、耐冲击、耐油、耐酸碱、耐腐蚀和缓冲性、粘合性、绝缘性好、密封性强、易加工等特点为其它物资不可替代,涉及国民经济的所有部门,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

  天然橡胶又是典型的热带作物,由于地域分布的局限性,天然橡胶成为一种资源约束型产业受到各方面的密切关注。国际橡胶研究小组认为,从2000年起全球天然橡胶呈整体供不应求趋势,2003年国际天然橡胶供应短缺量为64万吨,2004年将短缺78万吨,至2006年将短缺100万吨。从2004年至2006年的三年内,供不应求的供需矛盾将进一步扩大。2001年起,我国连续三年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天然橡胶进口国和消费国,国内供需缺口逐年加大,对进9的依赖性胶逐年增长。随着我国加入WT0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及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国内天然橡胶的需求还将迅速上升。天然橡胶具有广阔国内、国际的市场空间。目前,天然橡胶产业,已被国家列入全国农垦行动计划的五个具体行动计划之一。 2005年11月,为了整合广东农垦橡胶资源,做大做强广东垦区天然橡胶产业,经国家农业部批准,组建了广东省广垦橡胶集团有限公司,资产总额11亿元。集团整合了国内24个橡胶生产基地,建立起3家分公司(橡胶加工厂)和1家科研机构,还在泰国、马来西亚、越南建立了大型海外橡胶生产加工基地。国内外年产橡胶30万吨。广东农垦计划到2010年,广东垦区橡胶面积争取达到100万亩,其中国内胶园面积60万亩,国外通过参股或控股的形式发展胶园40万亩;干胶总产量计划达到40万吨,其中国内3.5万吨,国外生产36.5万吨。而湛江也积极恢复天然橡胶种植,2008年年初,湛江农垦长山农场在湛江廉江长山镇挂牌,并且将在该农场恢复橡胶种植,这是湛江农垦重新开始大面积种植天然橡胶的象征,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据了解,湛江农垦计划从今年开始,包括长山农场在内的各农场每年恢复种植橡胶3000至5000亩,预计用6年左右的时间,种植橡胶恢复到20000亩。湛江农垦局局长陈剑峰介绍说“橡胶一直是湛江农垦的主要产业,垦区拥有专业胶场共19个,橡胶种植面积达到33.39万亩,年产干胶13423吨,是全国最大的乳胶生产基地,垦区天然橡胶产品主要有高氨浓缩胶乳、标准胶、胶清片等,还有比较成熟的橡胶种植和加工技术。当地农民如果需要,农垦将会乐意为他们提供种苗和种植技术等方面的帮助。”

  据了解,近年来,湛江垦区还全面优化整合垦区橡胶产业资源,投资1140万元当年建成了橡胶集中加工厂,关闭了分散在各农场的小型加工厂,把好的设备和技术力量、人才力量集中起来,实行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提高了干胶制品质量,降低了费用,也提高了橡胶产业综合竞争力。

  作为曾和海南并驾齐驱的中国两大天然橡胶生产和加工基地,我们期待湛江的天然橡胶事业早日重新崛起!



转自:橡胶技术网,橡胶行业门户网站!

橡胶人才网
橡胶技术网 www.sto.net.cn!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首页 | 橡胶新闻 | 橡胶价格 | 市场数据 | 橡胶技术 | 资料下载 | 橡胶文化 | 橡胶标准 | 橡胶制品 | 橡胶管理 | 橡胶展会 | 胶网图片 | 橡胶招聘 | 橡胶人才 | 橡胶论坛
联系电话:021-59195925 咨询合作:13524284813 邮箱:loogo@163.com 橡胶技术网为你服务 QQ: 36656166
橡胶门户网 Copyright 2006-2020 胶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