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会被微商面膜忽悠?

发布时间:2015-04-19 21:47:20   人浏览 来源: 橡胶技术网

橡胶技术网 - 网络资讯

 “好端端的一个人,怎么说代购就代购了呢?”这大概讽刺那些被微商洗脑的人。央视曝光微商面膜激素超标的事情,其实早在预料之中。为什么那么多女孩会被忽悠上当,导致毁了皮肤。其实根本的原因不在于微商玩了多少猫腻,而是你根本就不懂如何护肤。

面膜也是因人而异

不管是国货还是洋货,大牌产品还是小众产品,纯植物还是人工合成,他们都有各自的优缺点。而且每个人的遗传体质、饮食习惯、生活作息、肌肤条件各不相同,根本就不具有参考性。举个例子,即便是纯天然的东西,诸如鸡蛋、牛奶、蜂蜜,有人也因此过敏呢。所以,甲之蜜糖,也许就是乙之砒霜,要辩证地看待肌肤问题和选择护理产品,切勿人云亦云盲目跟风,这才是护肤的基本原则。

即使正规厂家生产的、适合你的面膜,一周使用最多不超过三次,太频繁会让皮肤负担加重,反而适得其反。试想一下,天天给你吃大鱼大肉,你的肠胃受得了吗?尤其是敏感肌肤的人,最好少用面膜。如果有人说自己天天用面膜,皮肤水当当,你就知道她是在骗钱。

为何这些面膜效果神速?

相信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皮肤是不能吸收护肤品里所谓的营养物质。护肤品只是起一个用来隔离外界伤害的作用。在各类热销面膜广告里,不管是蚕丝面膜、红酒面膜还是蜗牛面膜,所谓的神奇因子、神秘配方、昂贵物质的添加,基本是商家的宣传手段,因为其分子直径的原因,很难穿过表皮屏障,根本到不了皮肤深层,也就起不到所谓的保养作用。

真正具有美白、祛斑作用的成分如熊果苷、维生素C等,只能通过被人体吸收缓慢地起作用。那能被皮肤直接吸收的就只剩下汞、铅、锌、铜这类的物质了。而“汞超标”产品的美白或祛斑作用却很快,因为这些成分能将人的皮肤“生吞活剥”,造成脱皮而让皮肤看上去很白皙,这种假象让很多人以为皮肤真的变好了。

在拼颜值的今天,没有什么比一个女孩的面子工程更重要。当你用一个面膜,发现效果特别好的时候,不是庆幸选对了产品,而是要提高警惕了。在美容保养的问题上,从来就没有立竿见影这样的好事。效果越好的,汞、铅等有害物质和激素越多,接下来等待你的可能是越来越敏感脆弱的皮肤,严重的会导致激素依赖皮炎。

为什么皮肤会突然大爆发?

根本不存在绝对安全的护肤品,即便是纯天然、纯植物面膜,也会添加防腐剂,不然凭什么保质期是一到两年。正规厂家的护肤品,也只是汞、铅和激素等含量在正常标准内,不代表没有。非正规厂家,自然是怎么见效快怎么操作,微商面膜激素超标6000倍的背后,可悲的难道不是用户需求在作祟吗。

这些化妆品中的毒素在人体内有潜伏性,皮肤吸收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只有当毒素积累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引起中毒。但如果化妆品质量恶劣,铅、汞含量过高,也可能在短期内就出现中毒症状。皮肤中毒的表现就是,皮肤干燥、萎缩、色素沉着、长痘、红肿发痒,疼痛等。

如果常年累月使用这些“含毒”化妆品,当有害物质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不只是皮肤的问题了,会给全身特别是肝、****等脏器造成损害,有的人还会引起高血压、神经衰弱、失眠等症状。国内外关于化妆品中毒的事件层出不穷,尤其是在日本,美容化妆品引起汞中毒的报道比较多。

皮肤过敏了该怎么办?

目前比较流行的做法是裸脸,也叫素面疗法。就是尽可能什么也不用,不增加刺激。让身体里的有毒物质排出去,而这需要一个过程,快则一个月,慢则一年甚至更久,尤其是激素皮炎,要树立一个非常良好的心态,因为这是一个严重摧毁自信的治疗过程。

裸脸的原理是不用任何东西刺激皮肤,让坏死的皮肤会蜕皮结咖和脱落,新的皮肤长出来。当然裸脸也是因人而异的,每个人情况不一样,处理的方法也不一样,尤其适合干性皮肤。当皮肤受损时,连清水洗脸都是一种刺激。但有的患者出汗、出油问题严重,这些又含有很多对皮肤刺激的成分,如果不处理掉,对皮肤的刺激和损伤更大,别把裸脸理解为完全不洗脸,那就大错特错了。

皮肤怎么才会变好?

如果你是一个经常12点以后睡觉、饮食也及其不规律的人,指望用了面膜等护肤品就能给你水嫩的肌肤,那你该醒醒了。就算你天生丽质,用再昂贵的护肤品,也救不了你。因为,这些“神奇护肤品”都是一些短暂的心理安慰,治标不治本。

皮肤出现问题,一定是身体内部有问题,才会反映在皮肤上。同理,皮肤真正变好了,也是因为身体调养的不错。要想皮肤好,最重要的是内养,外用只是辅助作用。早餐、入睡时间、****、饮食是调养皮肤的几个重点。比如中医调理内分泌、改变油腻饮食、多锻炼身体,多吃水果蔬菜,没事的时候敲敲经络,看一些诸如《求医不如求己》、《不生病的智慧》的书,提高一下对身体自身的认识,就不会盲目去买各种不实用的化妆品。(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本文如需转载,请联系QQ:102927545 ,并注明出处

科技新发现官方微信公众号:kejxfx

分享知识 创造价值!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首页 | 橡胶新闻 | 橡胶价格 | 市场数据 | 橡胶技术 | 资料下载 | 橡胶文化 | 橡胶标准 | 橡胶制品 | 橡胶管理 | 橡胶展会 | 胶网图片 | 橡胶博客 | 橡胶人才 | 橡胶论坛
联系电话:021-59195925 咨询合作:13524284813 邮箱:loogo@163.com 橡胶技术网为你服务 QQ: 36656166
中国橡胶门户网 Copyright 2006-2015 胶网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4028905号 手机版